真伪之争 众口难调的中国古代书法鉴定

12-02发表
浙江 杭州

  最近,苏轼《功甫帖》的真伪之争引起了人们关注。这件书法作品被上海博物馆三名研究员钟银兰、单国霖、凌利中鉴定考证后,认为是赝品。而刘益谦则表示,《功甫帖》曾经已故著名书画鉴定家张葱玉、徐邦达鉴定,应为苏轼真迹。同一件书法作品,意见何以如此大相径庭?(文章来源:中奢网)

 

 

  书法鉴定特别是古代书法鉴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,不同专家要达成共识也不容易

 

  以收藏家具、瓷器而知名的收藏家马未都言及自己的收藏经历曾谈到,刚开始收藏时,自己也有机会收藏古书画作品。当时面对同一件作品,同级别的权威专家,有的说是真迹,有的说是伪作,意见相差极大。由于感到古书画鉴定之难,所以他没有介入书画门类的收藏。

 

  马未都的话也被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所验证。郑欣淼说,故宫博物院在鉴定一些古书画时,专家的看法时有相左,难有统一结论,只能将其观点整理录音,留给后人作鉴定参考。

 

  书法鉴定作为一门学问,属于美术史,主要是中国美术史的范畴。但它涉及的面却相当之广:文学、历史、建筑、服饰、风俗、地理,都是研究书画鉴定必不可少的参照。可以说,它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的一种边缘学科。

 

  书法鉴定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,一个人鉴定水平的高下,与他所接触过的书画真迹、他所掌握的书画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成正比。书法鉴定的方法与技巧归纳起来有:一是了解每位代表书家的书风特征,用笔习惯,个性特点以及师承渊源。二是了解各地区,各书家的作伪方法和形式。三是鉴定者必须自己临习书法,了解书法的一般技法与审美特质。

 

  一般来讲,鉴定书法的主要依据是作品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,或曰某书家的笔迹特点。具体而言,即书法作品本身和作者的师承关系。凡对书法作品进行鉴定考证,最主要得熟悉、掌握该书家的个人书风、派别系统及其时代气息。

 

  以时代气息而言,书法与当时的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及生活习俗、物质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,如明初被称为“三宋”的宋克、宋璲、宋广,其中宋克善写章草“急就章”,至于宋璲、宋广,从书艺和遗存下来的作品来说,虽然不如宋克,但能写得一手好的草书,用笔十分流畅。这三家代表了明初书法的时代风格。又如唐代时国运昌盛,书画艺术蓬勃发展,正式把书法列入教育,很多诗人、文学家都是书法家。唐朝书法极为鼎盛,主要是上有帝王提倡和爱好,在李世民、李隆基、武则天等爱好和倡导下,一时书家倍增,尤胜诸朝。在书体上,以正楷书和草书体居多,很多被后世称为范本,其影响深远,因此有“书必晋唐”之誉。

 

  这里举实例说明时代不同,其书法风格也各不相同。如初唐,出现了“贞观之治”。随着国力强盛,经济繁荣,出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趋势,自然也直接影响到当时的书法艺术。初唐四大书法家,无论是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还是褚遂良、薛稷、尽管其艺术成就有高下之分,艺术风格有所不同,但总的来说,以险劲、瘦硬见长,形成初唐“瘦硬通神”的书风,与中唐盛行肥厚书体,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书风。盛唐时期李隆基是一位爱好艺术的帝王,对书法艺术也极为支持,身体力行,写了一手好书法,著名珍品有《鶺鴒颂》、《纪泰山铭》等,其书体较肥厚。上行下效,涌现出一批写肥厚书体的书家,如颜真卿、苏灵芝、徐浩等。这种肥厚的新书风,与盛唐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即盛唐经济繁荣,因而蕴育出“以肥为美”的审美观。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,其绘画表现为人物仕女的丰腴肥美,书法也出现以肥厚取代初唐的“瘦硬通神”的新书风。这些似乎与唐玄宗的喜好与倡导相关。所以,尽管属于同一朝代,但由于时代先后不一,就有着绝然不同的书法和书风。

 

  至于书家的师承关系,一般从自己的喜好、意趣发展到个人的风格和流派。所以,在鉴定书法时必须认识古代书家的个人风格,对从事书法艺术的工作者来说,必须掌握它、熟悉它,即必须知道被鉴别对象的书法造诣程度、学古代哪一家或从哪几家中脱化出来的,以便在鉴别中可依据某一家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,仔细辨别该书家的书法特点。具体地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用笔、结体和布白等方面,如果将伪作与原作相比较就容易露出破绽来。如被称作三希之一的王献之《中秋贴》,其笔性与王献之的书风迥异,而反倒像米芾所临。又如清乾隆皇帝在全国各地撰书的碑刻、匾额和其他书作,可说是铺天盖地。只要细想,乾隆身为帝王,日理万机,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书艺活动。其实众所皆知,其中一部分所谓乾隆御笔,由名臣梁诗正、张照、蒋溥等代笔。但只要仔细察看还是容易鉴别出哪一些是乾隆亲笔书作,哪一些是由代笔人所书。

 

  在书法作品鉴定过程中,有一个重要方面往往被人忽视的,即古代书法作品中的具体内容、诗文、词汇的运用、事迹叙述、书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,以及称呼、避讳、行款格式等,各个时代都有所不同,掌握了这些知识,对帮助我们分析、鉴别古代书法作品的真伪是颇有益处的。

 

  在具体书法鉴定时,凡运笔唐突、墨色灰黯、结体杂乱,且气韵不佳、气脉不通、气息不纯的作品,便应引起重视。在用笔上,多注意挑、勾、撇、捺的起、收笔和转折处是否自然合理,用笔的藏与露、方与圆,用墨的浓与淡、枯与竭,结字的松与紧、疏与密都要用心观察,尤其是首字和尾字更应该注意。章法上要注意邻近字的关系、行间和竖间的距离是否舒适得体,全篇章法布局是否和谐统一。此外还应摸清作伪者与被作伪者的关系和本质区别,以便鉴定时作参照

 

  现代书法作伪的方法很多,除了利用高科技,如用电脑和写真机,高倍的实物投影仪,精焦距的幻灯机将原作投放在壁面上,而后请人描绘作伪,更多的是请一些已故名家子女代笔或一些私承弟子作伪。这些人一般比较熟悉被仿对象的书体特征、书法风貌、笔法特点。画商们出一定的价格,请作伪者仿写,其数量有的几幅,甚至成批,而后加盖留存下来的印章。无印章者,一般将高清晰出版物或原作上的印章制成锌版,更有的用电脑制作,经处理后钤盖。书法作品利用木版水印冒充作伪或利用出版物作伪,较之绘画来说相对较少,主要是因为木版水印需相当的成本,经济上划不来。再者,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鉴定真伪相对来说要简单。

 

  一般来说,鉴定传统的书法作品相对于绘画作品要复杂些,其线条的运行、章法的布局、款识与钤印的特点有时令鉴定者无从下手。而鉴定现代书法作品则比绘画作品要简单些,主要是现代书家离我们较近,人数虽然也不少,但与古人相比要少得多,而且都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。较容易找其原作、相关资料进行比照;再者作伪者的水平,比古代人要差得多,无论是笔墨技巧还是书外学养跟古人比都有差距。

 

  总之,书法鉴定是多因素的,除了笔法、墨法、章法,书法本身,还要对纸张、装裱等其它材料和工艺进行综合的分析,才可定断书法的真伪。

 

免责声明: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,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发表评论

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?

发布

帖子标签:

帮助中心

    图片标签

    x

    自定义标签

    标签历史:

    图片描述

   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

   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